Why There Are Only 13 DNS Root Name Servers
----------------------------------------------------------------------------------------------
为什么name.ca里只有13个root dns
----------------------------------------------------------------------------------------------
Fitting the DNS Server List Into a Single IP Packet
Because DNS operation relies on potentially millions of other Internet servers finding the root servers at any time, the addresses for root servers must be distributable over IP as efficiently as possible. Ideally, all of these IP addresses should fit into a single packet (datagram) to avoid the overhead of sending multiple messages between servers. In the IP version 4 (IPv4) prevalent today, the DNS data that can fit inside a single packet is as small as 512 bytes (after subtracting all of the other protocol supporting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packets). Each IPv4 address requires 32 bytes. Accordingly, the designers of DNS have chosen 13 as the number of root servers for IPv4, taking 416 bytes of a packet and leaving up to 96 bytes for other supporting data (and flexibility to add a few more DNS root servers in the future if needed).
----------------------------------------------------------------------------------------------
因为DNS查询依赖于潜在的数以百万的服务器来找寻跟DNS服务器。所以根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一定要很合理的分配才是。理想状态下,最好一个数据包里就包含 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信息,免得在服务器之间发送大量的重复数据。我们现在用的都是IPv4,在IPV4下一个单独的包剥皮后只能有512字节用来描述这些 跟域名服务器,每个IPV4的地址都需要32字节(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所以现在只能放13条地址 在一个包里,也就是416字节,其余的96字节还需要放其他支持的信息,没准还能多加几台跟域名服务器如果实在是需要。
目前的情况是,美国10台,英国一台,瑞典一台,日本一台。中国网通前几天貌似搞定了第14台。这意味不是416字节了而是448字节,而只有64字节用来防止其他信息了。。没准还能有第15台跟域名服务器。
全球有13台根域名(DNS)服务器(Route Server),在13台根域名(DNS)服务器中,名字分别为“A”至“M”,其中10台设置在美国,另外各有一台设置于英国、瑞典和日本。下表是这些机器的管理单位、设置地点及最新的 IP 地址。
名称 管理单位及设置地点 IP地址A INTERNIC.NET (美国,弗吉尼亚州) 198.41.0.4
B 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 (美国,加利弗尼亚州) 128.9.0.107
C PSINet公司 (美国,弗吉尼亚州) 192.33.4.12
D 马里兰大学 (美国马里兰州) 128.8.10.90
E 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美国加利弗尼亚州) 192.203.230.10
F 因特网软件联盟 (美国加利弗尼亚州) 192.5.5.241
G 美国国防部网络信息中心(美国弗吉尼亚州) 192.112.36.4
H 美国陆军研究所 (美国马里兰州) 128.63.2.53
I Autonomica公司 (瑞典,斯德哥尔摩) 192.36.148.17
J VeriSign公司 (美国,弗吉尼亚州) 192.58.128.30
K RIPE NCC (英国,伦敦) 193.0.14.129
L IANA (美国,弗吉尼亚州) 198.32.64.12
M WIDE Project (日本,) 202.12.27.33
百度百科
根域名服务器 根服务器一般指根域名服务器
目录
1命名来源
2架构介绍
3分布地点
字母 | IPv4地址 | IPv6地址 | 自治系统编号(AS-number) | 旧名称 | 运作单位 | 设置地点 #数量(全球性/地区性) | 软件 |
---|---|---|---|---|---|---|---|
A | 198.41.0.4 | 2001:503:ba3e::2:30 | AS19836 | ns.internic.net | VeriSign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6/0 | BIND |
B | 192.228.79.201 (2004年1月起生效,旧IP地址为128.9.0.107) | 2001:478:65::53 (not in root zone yet) | none | ns1.isi.edu | 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美国加州马里纳戴尔雷伊 (Marina del Rey) 0/1 | BIND |
C | 192.33.4.12 | 2001:500:2::C | AS2149 | c.psi.net | Cogent Communications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6/0 | BIND |
D | 199.7.91.13(2013年起生效,旧IP地址为128.8.10.90) | 2001:500:2::D | AS27 | terp.umd.edu | 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公园市 (College Park) 1/0 | BIND |
E | 192.203.230.10 | AS297 | ns.nasa.gov | NASA | 美国加州山景城 (Mountain View) 1/0 | BIND | |
F | 192.5.5.241 | 2001:500:2f::f | AS3557 | ns.isc.org | 互联网系统协会 (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2/47 | BIND |
G | 192.112.36.4 | AS5927 | ns.nic.ddn.mil | 美国国防部国防信息系统局 (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6/0 | BIND | |
H | 128.63.2.53 | 2001:500:1::803f:235 | AS13 | aos.arl.army.mil | 美国国防部陆军研究所 (U.S. Army Research Lab) | 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Aberdeen) 1/0 | NSD |
I | 192.36.148.17 | 2001:7fe::53 | AS29216 | nic.nordu.net | 瑞典奥托诺米嘉公司(Autonomica)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36 | BIND |
J | 192.58.128.30 (2002年11月起生效,旧IP地址为198.41.0.10) | 2001:503:c27::2:30 | AS26415 | VeriSign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63/7 | BIND | |
K | 193.0.14.129 | 2001:7fd::1 | AS25152 | 荷兰RIPE NCC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5/13 | NSD | |
L | 199.7.83.42 (2007年11月起生效,旧IP地址为198.32.64.12) | 2001:500:3::42 | AS20144 | ICANN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37/1 | NSD | |
M | 202.12.27.33 | 2001:dc3::35 | AS7500 | 日本WIDE Project | 以任播技术分散设置于多处 5/1 | BIND |
4故障事件
1997年故障
2002年遭遇攻击
2014年初DNS故障
5多边共治
“雪人计划”首次提出并实践“一个命名体系,多种寻址方式”的下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技术方案,打破固守现有13个根 服务器的运营者“神圣不可侵犯”、“数量不可改变”的教条,可以引入更多根服务器运营者,同时也能保证一个命名体系不被破坏,真正实现多方共治的 “一个世界,一个互联网”的愿景